打草驚蛇讀音解釋意思造句-打草驚蛇故事-打草驚蛇近義詞反義詞

telecom2021-07-11  52

打草驚蛇意思解釋

打草驚蛇 dǎcǎo-jīngshé

[beat the grass and frighten away the snake;(fig)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原指懲罰了別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備

空自去打草驚蛇,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水滸傳》


打草驚蛇國語詞典解釋

語本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涂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于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打草驚蛇比喻某甲受到懲戒,而使某乙知所警惕。后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對方有所察覺,預先防備。《水滸傳.第二九回》:「空自打草驚蛇,倒乞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以致打草驚蛇,反為不美。」


打草驚蛇成語故事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涂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于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打草驚蛇近義詞反義詞

操之過急、因小失大【反義詞】欲擒故縱、引蛇出洞
打草驚蛇
成語解釋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后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
成語出處宋·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焉。”
成語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成語繁體打草驚蛇
成語簡拼DCJS成語注音ㄉㄚˇ ㄘㄠˇ ㄐ一ㄥ ㄕㄜ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成語用法打草驚蛇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多用于否定句。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俄語翻譯гороховая зме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zuci.fense5.com/read/54502.html

最新回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