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虢取虞意思解釋
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假道虞國,出師伐虢國。滅虢后,又回師滅掉虞國。后以"滅虢取虞"為典故,謂攻擊甲國時先穩住乙國﹐等滅掉甲國后又消滅掉乙國的謀略。
滅虢取虞國語詞典解釋
滅虢取虞成語故事
虢、虞:周朝國名。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假道虞國,出師伐虢國。滅虢后,又回師滅掉虞。
滅虢取虞近義詞反義詞
滅虢取虞的解釋 |
---|
比喻攻擊甲國時先穩住乙國,等滅掉甲國后再滅乙國。 |
滅虢取虞的例句 |
---|
今先定西蜀,乘順流之勢,水陸并進,并吞東吳,此“滅虢取虞”之道也。(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五回) |
滅虢取虞的拼音 | Miè Guó Qǔ Yú | 滅虢取虞的繁體 | 滅虢取虞 |
---|
滅虢取虞的簡拼 | MGQY | 滅虢取虞的注音 | ㄇ一ㄝˋ ㄍㄨㄛˊ ㄑㄨˇ ㄩˊ |
---|
滅虢取虞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滅虢取虞的字數 | 四字成語 |
---|
滅虢取虞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滅虢取虞的用法 | 滅虢取虞連動式;作定語、補語;含貶義。 |
---|
滅虢取虞的結構 | 連動式成語 | 滅虢取虞的年代 | 古代成語 |
---|
滅虢取虞英語翻譯 | Kill Guo to get Yu | 滅虢取虞俄語翻譯 | уничтожить |
---|
滅虢取虞的出處 |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5回:“今先定西蜀,乘順流之勢,水陸并進,并吞東吳,此‘滅虢取虞’之道也。” |
滅虢取虞的故事 |
---|
春秋時期,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根據大臣荀息的計謀,用玉石和寶馬賄賂虞國國君,達到借道虞國出兵攻打虢國的目的。虞王不聽大臣宮之奇的忠告,讓晉國借道。晉滅虢三年后,又回師滅掉虞國 |
虞褚歐顏
顏筋柳骨
骨肉至親
親痛仇快
快馬加鞭
鞭長駕遠
遠矚高瞻
瞻前顧后
后海先河
河不出圖
圖窮匕見
見慣司空
空腹便便
便辭巧說
說黃道黑
黑燈下火
火燭小心
心孤意怯
怯聲怯氣
氣決泉達
達官要人
人面獸心
心貫白日
日旰忘餐
餐風宿草
草間求活
活靈活現
現身說法
法無二門
門閭之望
望塵僄聲
聲勢浩大
大材小用
用心用意
意味深長
長篇大論
論功行封
封金掛印
印累綬若
若即若離
離鸞別鶴
鶴骨雞膚
膚見谫識
識文談字
字斟句酌
酌金饌玉
玉毀櫝中
中立不倚
倚財仗勢
勢合形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