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之無意思解釋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后以“不識之無”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不識之無國語詞典解釋
之無,唐代白居易出生六七個月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見《舊唐書.卷一六六.白居易傳》。故后世用以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不識之無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清.黃景仁〈除夕述懷〉詩:「有兒名一生,廢學增癡憨;曾不識之無,但索梨與柑。」
不識之無成語故事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不識之無近義詞反義詞
不識一丁【反義詞】學富五車
不識之無的解釋 |
---|
識: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
不識之無的例句 |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3回:“白面書生心不辨菽麥,目不識之無,依草附木,云蒸龍變。” |
不識之無的拼音 | Bù Shí Zhī Wú | 不識之無的繁體 | 不識之無 |
---|
不識之無的簡拼 | BSZW | 不識之無的注音 | ㄅㄨˋ ㄕˊ ㄓ ㄨˊ |
---|
不識之無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不識之無的字數 | 四字成語 |
---|
不識之無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不識之無的用法 | 不識之無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不識字。 |
---|
不識之無的結構 | 動賓式成語 | 不識之無的年代 | 古代成語 |
---|
不識之無英語翻譯 | illiterate | 不識之無俄語翻譯 | непостижимый |
---|
不識之無的出處 |
---|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
不識之無的故事 |
---|
唐朝時期,大詩人白居易從小就聰明過人,據《新唐書》記載他生下的第7個月就能指認“之無”兩字,他的乳母百試不差。他給元稹的信證實:“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
無顏落色
色色俱全
全身遠害
害群之馬
馬去馬歸
歸心似箭
箭在弦上
上下一心
心辣手狠
狠心辣手
手舞足蹈
蹈其覆轍
轍亂旗靡
靡靡之樂
樂禍幸災
災難深重
重厚寡言
言聽計從
從頭到尾
尾生抱柱
柱天踏地
地崩山摧
摧枯拉朽
朽索馭馬
馬水車龍
龍江虎浪
浪蝶游蜂
蜂狂蝶亂
亂七八遭
遭逢會遇
遇事生風
風骨峭峻
峻阪鹽車
車擊舟連
連枝帶葉
葉落知秋
秋波盈盈
盈盈秋水
水米無干
干云蔽日
日月合壁
壁間蛇影
影只形孤
孤芳自賞
賞心悅目
目兔顧犬
犬馬之決
決一勝負
負重致遠
遠交近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