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無意間顯露自己的短處。《西游記.第一七回》:「只見他與一個白衣秀士,一個老道人,坐在那芳草坡前講話。也是個不打自招的怪物。」
不打自招的解釋 |
---|
原指還沒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現比喻無意中透露了自己的過失或心計。 |
不打自招的例句 |
但是我還要說重慶發言人是個蠢豬,他不打自招,向人國人民泄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計劃。(毛澤東《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 |
不打自招的拼音 | Bù Dǎ Zì Zhāo | 不打自招的繁體 | 不打自招 |
---|---|---|---|
不打自招的簡拼 | BDZZ | 不打自招的注音 | ㄅㄨˋ ㄉㄚˇ ㄗˋ ㄓㄠ |
不打自招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不打自招的字數 | 四字成語 |
不打自招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不打自招的用法 | 不打自招復句式;作謂語;含貶義,比喻不自覺暴露自己的過失或意圖。 |
不打自招的結構 | 緊縮式成語 | 不打自招的年代 | 古代成語 |
不打自招英語翻譯 | stand convicted out of one's own mouth | 不打自招俄語翻譯 | без хитрости |
不打自招的近義詞 | 欲蓋彌彰、圖窮匕見、供認不諱 |
---|---|
不打自招的反義詞 | 屈打成招、居心叵測 |
不打自招的出處 |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不打自招的故事 |
不打自招的成語接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