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死不辭讀音解釋意思造句-萬死不辭故事-萬死不辭近義詞反義詞

telecom2021-07-11  34

萬死不辭意思解釋

萬死不辭 wànsǐ-bùcí

[willing to risk any danger to do one’s duty] 死亡一萬次也甘心情愿承擔重任

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三國演義》


萬死不辭國語詞典解釋

強烈表示愿意拚死效勞。《三國演義.第八回》:「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


萬死不辭成語故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貂蟬曰:‘適間賤妾曾言,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萬死不辭近義詞反義詞

視死如歸、出生入死【反義詞】貪生怕死、畏首畏尾
萬死不辭的解釋
即使死一萬次也決不推辭。表示愿意拼死效勞。辭:推辭。
萬死不辭的例句
(1)不管在改革的征途中有多大風浪,我也萬死不辭。(2)大人有什么事只管吩咐,有用得著我的地方,定萬死不辭。
萬死不辭的拼音Wàn Sǐ Bù Cí萬死不辭的繁體萬死不辭
萬死不辭的簡拼WSBC萬死不辭的注音ㄨㄢˋ ㄙˇ ㄅㄨˋ ㄘˊ
萬死不辭常用程度常用成語萬死不辭的字數四字成語
萬死不辭感情色彩中性成語萬死不辭的用法萬死不辭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萬死不辭的結構偏正式成語萬死不辭的年代古代成語
萬死不辭英語翻譯willing to risk any danger to do one's duty萬死不辭俄語翻譯без обиняков
萬死不辭的近義詞視死如歸、出生入死
萬死不辭的反義詞貪生怕死、畏首畏尾
萬死不辭的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萬死不辭的故事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回蟬曰:“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興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釋義:意思是雖然有一萬次死也不推辭,表示愿意拼死效勞。故事:東漢末年,朝政大權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驕橫跋扈,出入宮廷用皇帝的儀仗,并讓弟弟、侄兒統率禁軍,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為列侯。他還征二十五萬民夫為自己修筑宮室,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司徒王允見董卓如此囂張,很為漢玉室擔心,但又無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煩惱。一天夜里,他到后花園散心,忽然聽見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走近一看,原來是家中的歌妓貂蟬。王允問道:“深更半夜,你為什么來這里唉聲嘆氣?”貂蟬回答說:“承蒙大人恩惠撫養,為我訓習歌舞,并以禮相待。我雖然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萬一。近來見大人雙眉緊鎖,知道必定是為國事操心,所以心中憂傷,但不敢詢問。今晚又見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長吁短嘆起來,想不到被大人發現。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雖萬死也決不推辭。”王允聽了貂蟬的話,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馬上朝貂蟬跪下,納頭便拜。貂蟬慌忙扶起。王允流著眼淚說:“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賊臣董卓將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計可施。董卓有一個義子呂布,驍勇異常,天下無有敵手。方才聽了你的話,我想出一條‘連環計’來,先把你許配給呂布,然后再暗中獻給董卓。你去離間他們父子兩人,讓他們因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后挑撥呂布去殺死董卓。如此方能除掉大害,為國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貂蟬緩緩站起,態度堅決他說:“我已許下大人雖萬死也決不推辭,如果不能遵計殺死董卓,以報國恩,愿意死在萬刃之下!”玉允和貂蟬共同謀劃,實現了“連環計”,結果除掉了奸臣董卓。
萬死不辭的成語接龍
辭不達義
義薄云天
天保九如
如臂使指
指東劃西
西方凈國
國步艱難
難得糊涂
涂歌里抃
抃風舞潤
潤屋潤身
身敗名裂
裂裳裹足
足不出戶
戶告人曉
曉風殘月
月白風清
清塵濁水
水菜不交
交臂相失
失魂落魄
魄蕩魂搖
搖筆即來
來處不易
易地而處
處高臨深
深閉固拒
拒虎進狼
狼狽不堪
堪以告慰
慰情勝無
無般不識
識變從宜
宜嗔宜喜
喜不自勝
勝殘去殺
殺敵致果
果不其然
然糠自照
照本宣科
科班出身
身不由己
己饑己溺
溺心滅質
質而不野
野草閑花
花朝月夕
夕寐宵興
興邦立國
國仇家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zuci.fense5.com/read/53332.html

最新回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