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時而動讀音解釋意思造句-待時而動故事-待時而動近義詞反義詞

telecom2021-07-11  35

待時而動意思解釋

待時而動 dàishí’érdòng

[bide one's time] 謂等待時機來臨,然后采取行動,有因時制宜之意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易·系辭下》


待時而動國語詞典解釋

等待適當的時機,才有所行動。《易經.系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明.張鳳翼《紅拂記.第二出》:「掃秋云半生如夢,且渡江西去,朱門寄跡,待時而動。」也作「待時而舉」、「觀機而動」。相機行事迫不及待,刻不容緩


待時而動成語故事

《周易·系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待時而動近義詞反義詞

相機而行、待時而舉
待時而動的解釋
等待時機然后行動。
待時而動的例句
昭王深自韜晦,養兵恤民,待時而動。(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五回)
待時而動的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待時而動的繁體待時而動
待時而動的簡拼DSED待時而動的注音ㄉㄞˋ ㄕˊ ㄦˊ ㄉㄨㄥˋ
待時而動常用程度常用成語待時而動的字數四字成語
待時而動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待時而動的用法待時而動偏正式;作謂語;指等待時機然后行動。
待時而動的結構偏正式成語待時而動的年代古代成語
待時而動英語翻譯bide one's time待時而動俄語翻譯ждать
待時而動的近義詞相機而行、待時而舉
待時而動的反義詞輕舉妄動
待時而動的出處
《周易·系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待時而動的故事
東漢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危害天下,伊闕都尉張承很想率領他的部屬誅殺董卓,他的弟弟張昭勸他不要以卵擊石,去選擇一個英明主子,待時而動。張承覺得有理,就解下官印回到家鄉,與大哥張范一起避居揚州過著淡泊的生活
待時而動的成語接龍
動輒得咎
咎由自取
取轄投井
井井有條
條三窩四
四衢八街
街頭巷尾
尾生之信
信口開河
河山帶礪
礪山帶河
河清難俟
俟河之清
清湯寡水
水滴石穿
穿云裂石
石沉大海
海立云垂
垂涎欲滴
滴水成冰
冰清玉潔
潔身自好
好肉剜瘡
瘡痍滿目
目不識丁
丁公鑿井
井中視星
星旗電戟
戟指怒目
目指氣使
使羊將狼
狼心狗肺
肺石風清
清夜捫心
心織筆耕
耕當問奴
奴顏婢膝
膝癢搔背
背信棄義
義無反顧
顧全大局
局促不安
安步當車
車載斗量
量才而為
為淵驅魚
魚游釜中
中饋猶虛
虛有其表
表里如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zuci.fense5.com/read/52663.html

最新回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