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諫之義意思解釋
《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三諫之義國語詞典解釋
三諫之義成語故事
《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
三諫之義近義詞反義詞
三諫之義的解釋 |
---|
《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后以“三諫之義”指事君之正道。 |
三諫之義的例句 |
---|
東漢·王充《論衡·程材》:“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成三諫之義,令將檢身自敕,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
三諫之義的拼音 | Sān Jiàn Zhī Yì | 三諫之義的繁體 | 三諫之義 |
---|
三諫之義的簡拼 | SJZY | 三諫之義的注音 | ㄙㄢ ㄐ一ㄢˋ ㄓ 一ˋ |
---|
三諫之義常用程度 | 一般成語 | 三諫之義的字數 | 四字成語 |
---|
三諫之義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三諫之義的用法 | 三諫之義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
三諫之義的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三諫之義的年代 | 古代成語 |
---|
三諫之義英語翻譯 | Three remonstrations | 三諫之義俄語翻譯 | Iii) значение увещевания |
---|
三諫之義的出處 |
---|
《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 |
三諫之義的故事 |
---|
春秋時期,北方的戎國將要侵略曹國,曹伯想親自去迎敵。曹羈進諫說:“戎國人最不講道義,國王您不能親自去迎戰。”曹伯說不行。曹羈進諫三次之后,盡到做臣子的道義之后就離開。后來曹軍被戎狄打敗 |
義不反顧
顧復之恩
恩不放債
債多不愁
愁腸寸斷
斷編殘簡
簡傲絕俗
俗不可耐
耐人咀嚼
嚼齒穿齦
齦齒彈舌
舌敝耳聾
聾者之歌
歌功頌德
德本財末
末路窮途
途窮日暮
暮楚朝秦
秦歡晉愛
愛別離苦
苦不堪言
言必有物
物阜民豐
豐標不凡
凡才淺識
識才尊賢
賢良方正
正本澄源
源清流清
清詞麗句
句比字櫛
櫛比鱗差
差強人意
意料之外
外感內傷
傷風敗化
化鴟為鳳
鳳表龍姿
姿意妄為
為叢驅雀
雀角鼠牙
牙白口清
清辭麗句
句斟字酌
酌古參今
今愁古恨
恨相見晚
晚節不保
保殘守缺
缺吃少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