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意思解釋
有七步成詩的才能。稱人才思敏捷。七步之才國語詞典解釋
有七步成詩的才華。形容人才思敏捷。參見「七步成詩」條。《初刻拍案驚奇.卷九》:「不然如何恁般來得快?真個七步之才,也不過如此。」《鏡花緣.第八六回》:「聞得老丈詩學有七步之才,想來素日篇什必多,特來求救。」近出口成章,倚馬可待反江郎才盡
七步之才成語故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七步之才近義詞反義詞
文不加點、倚馬可待【反義詞】呆頭呆腦
七步之才的解釋 |
---|
形容人有才氣;文思敏捷。 |
七步之才的例句 |
---|
她文思敏捷,在大學中文系讀書時,就被同學們稱為七步之才。 |
七步之才的拼音 | Qī Bù Zhī Cái | 七步之才的繁體 | 七步之才 |
---|
七步之才的簡拼 | QBZC | 七步之才的注音 | ㄑ一 ㄅㄨˋ ㄓ ㄘㄞˊ |
---|
七步之才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七步之才的字數 | 四字成語 |
---|
七步之才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七步之才的用法 | 七步之才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比喻人才思敏捷。 |
---|
七步之才的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七步之才的年代 | 古代成語 |
---|
七步之才英語翻譯 | seven-pace talent | 七步之才俄語翻譯 | семь шагов |
---|
七步之才的近義詞 | 文不加點、倚馬可待 |
---|
七步之才的反義詞 | 呆頭呆腦 |
---|
七步之才的出處 |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七步之才的故事 |
---|
曹操死后長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詩”。曹丕聽了以后潸然淚下,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 |
才大難用
用舍行藏
藏弓烹狗
狗傍人勢
勢成騎虎
虎不食兒
兒女親家
家成業就
就地正法
法出多門
門戶之見
見風是雨
雨沐風餐
餐風沐雨
雨泣云愁
愁腸殢酒
酒地花天
天從人原
原封未動
動地驚天
天打雷劈
劈風斬浪
浪跡天下
下車之始
始終不易
易如反掌
掌上觀紋
紋絲不動
動靜有常
常勝將軍
軍法從事
事過景遷
遷臣逐客
客死他鄉
鄉壁虛造
造車合轍
轍亂旂靡
靡靡之樂
樂不可極
極惡不赦
赦過宥罪
罪不勝誅
誅故貰誤
誤打誤撞
撞陣沖軍
軍臨城下
下車作威
威風八面
面壁功深
深惡痛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