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詩意思解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后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七步成詩國語詞典解釋
三國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內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后用以形容運思敏捷,有才氣。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真不愧是詩詞名家。」反江郎才盡
七步成詩成語故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七步成詩近義詞反義詞
七步成詩的解釋 |
---|
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成章」義同。 |
七步成詩的例句 |
---|
冷絳雪道:‘子建七步成詩,千秋佳話,哪有改期姑待之理。’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
七步成詩的拼音 | Qī Bù Chéng Shī | 七步成詩的繁體 | 七步成詩 |
---|
七步成詩的簡拼 | QBCS | 七步成詩的注音 | ㄑ一 ㄅㄨˋ ㄔㄥˊ ㄕ |
---|
七步成詩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七步成詩的字數 | 四字成語 |
---|
七步成詩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七步成詩的用法 | 七步成詩作賓語、定語;指才思敏捷。 |
---|
七步成詩的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七步成詩的年代 | 古代成語 |
---|
七步成詩英語翻譯 | make a verse while taking seven steps | 七步成詩俄語翻譯 | семь шагов |
---|
七步成詩的近義詞 | 七步之才、七步成章 |
---|
七步成詩的反義詞 | |
---|
七步成詩的出處 |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
七步成詩的故事 |
---|
曹操死后長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詩”。曹丕聽了以后潸然淚下,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 |
詩腸鼓吹
吹吹打打
打抱不平
平白無辜
辜恩背義
義憤填胸
胸懷大志
志得氣盈
盈滿之咎
咎由自取
取精用弘
弘獎風流
流金鑠石
石爛海枯
枯苗望雨
雨零星亂
亂瓊碎玉
玉成其事
事不宜遲
遲遲吾行
行藏用舍
舍己救人
人多闕少
少成若性
性急口快
快刀斬麻
麻痹不仁
仁漿義粟
粟紅貫朽
朽棘不雕
雕蟲小巧
巧不可接
接連不斷
斷梗浮萍
萍飄蓬轉
轉悲為喜
喜出望外
外剛內柔
柔腸寸斷
斷梗飄蓬
蓬戶甕牖
牖中窺日
日不我與
與民除害
害群之馬
馬腹逃鞭
鞭辟近里
里應外合
合兩為一
一般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