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意思解釋
獼猴戴帽子。比喻外表雖裝扮得很像樣,但本質卻掩蓋不了。常用來諷刺依附權勢、竊據名位之人。沐猴而冠國語詞典解釋
沐猴,獼猴。沐猴而冠指獼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帶。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譏諷徒具衣冠而沒有人性的人。《漢書.卷四五.伍被傳》:「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
沐猴而冠成語故事
《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沐猴而冠近義詞反義詞
衣冠禽獸
沐猴而冠的解釋 |
---|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獼猴裝扮成人樣。比喻徒有儀表或地位而無真本領;也可形容壞人裝扮成好人。 |
沐猴而冠的例句 |
---|
那些肥頭胖腦的紳士,大肚皮的豪商,沐猴而冠的穿著西洋禮服,其實都是資本家的走狗。 |
沐猴而冠的拼音 | Mù Hóu Ér Guàn | 沐猴而冠的繁體 | 沐猴而冠 |
---|
沐猴而冠的簡拼 | MHÉG | 沐猴而冠的注音 | 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 |
---|
沐猴而冠常用程度 | 一般成語 | 沐猴而冠的字數 | 四字成語 |
---|
沐猴而冠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沐猴而冠的用法 | 沐猴而冠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
沐猴而冠的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沐猴而冠的年代 | 古代成語 |
---|
沐猴而冠英語翻譯 | a worthless person in imposing attire | 沐猴而冠俄語翻譯 | голова обезьяны |
---|
沐猴而冠的出處 |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沐猴而冠的故事 |
---|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起義軍紛紛起兵反秦。他們在全國各地和秦軍作戰,沒有統一的指揮,于是約定:如果誰能夠先打入咸陽,推翻秦朝的暴政,誰就做關中王。 在這些起義軍將領中,劉邦和項羽是最有實力的,劉邦雖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領高強的人。而項羽本人就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所以他領導的起義軍的軍事力量是最強的。但是,他這個人有些剛愎自用,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一向獨斷專行。在戰爭發展的過程中,劉邦充分聽取部下的意見,進攻路線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較小,因而得以搶先一步進駐咸陽,俘虜了秦王子嬰,滅了秦朝。但是,劉邦心里清楚,憑自己的實力一時還無法與項羽對抗,他便以退為進,先將軍隊撤出了咸陽,等待日后有了機會再成就大事。 項羽的路線安排不是很好,所以總是和秦軍正面遭遇,費盡千辛萬苦還是晚來一步。所以他對劉邦極為不滿,就以胡作非為來發泄心中的怨憤。項羽率領大隊人馬到處沖撞殺戮,又放火燒了秦宮,大火燒了幾個月,把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燒成了一片焦土瓦礫。即便這樣,他還覺得不夠解氣,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寶玉器洗劫一空,然后準備率領眾人回到江東。 當時,項羽手下的有識之士勸他說:“咸陽處在關中要地,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而且地勢險要,您不如就在這里建都,這樣有利于您奠定霸業。”項羽本也有些心動,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陽已被自己弄得殘破不堪,哪里還像個都城的樣子?就更加懷念故鄉,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對那個勸他的人說:“人要是富貴了,就應該回到故鄉去,讓父老鄉親知道你現在是什么樣子。要是富貴了還不回故鄉,就好像是穿著漂亮的錦繡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沒有人看得見,有什么用呢?所以我還是要回到江東去。”那人聽了這話,覺得項羽實在算不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對別人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樣,我以前還不相信,這次和楚王談話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 不料,這句話傳到了項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氣,立即把那人抓來,投入鼎鑊里活活烹死了。 |
冠蓋相望
望穿秋水
水火無交
交能易作
作歹為非
非我族類
類聚群分
分甘絕少
少年老誠
誠至金開
開誠相見
見機而行
行思坐憶
憶苦思甜
甜言美語
語四言三
三病四痛
痛不欲生
生死關頭
頭焦額爛
爛若披錦
錦瑟華年
年湮世遠
遠走高飛
飛蛾投火
火燭銀花
花說柳說
說今道古
古是今非
非異人任
任其自流
流連忘反
反戈一擊
擊鼓鳴金
金篦刮目
目瞪口僵
僵桃代李
李廣未封
封豕長蛇
蛇蝎為心
心寒膽落
落荒而走
走花溜水
水火無情
情面難卻
卻金暮夜
夜長夢多
多藏厚亡
亡國之社
社會賢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