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血未干意思解釋
◎ 口血未干 kǒuxuè-wèigān
[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 古代會盟時必歃血,因以指新近結盟
口血未干而背之。——《左傳》
口血未干國語詞典解釋
語出《左傳.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比喻立誓不久就背棄盟約。《國語.吳語二》:「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結信矣。」《宋史.卷三八三.辛次膺傳》:「宣和海上之約、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隨其后。今日之事當識其詐。」近言猶在耳反一言為定
口血未干成語故事
《左傳·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口血未干近義詞反義詞
尸骨未寒
口血未干的解釋 |
---|
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
口血未干的例句 |
---|
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 |
口血未干的拼音 | Kǒu Xiě Wèi Gān | 口血未干的繁體 | 口血未幹 |
---|
口血未干的簡拼 | KXWG | 口血未干的注音 | ㄎㄡˇ ㄒㄩㄝˋ ㄨㄟˋ ㄍㄢ |
---|
口血未干常用程度 | 生僻成語 | 口血未干的字數 | 四字成語 |
---|
口血未干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口血未干的用法 | 口血未干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訂盟約不久就毀約。 |
---|
口血未干的結構 | 主謂式成語 | 口血未干的年代 | 古代成語 |
---|
口血未干英語翻譯 | 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 (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 | 口血未干俄語翻譯 | не высохнуть |
---|
口血未干的出處 |
---|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
口血未干的故事 |
---|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不斷打仗,晉國聯合魯國進攻鄭國,鄭國見他們來勢兇猛,只好派代表公子馬非到戲地與晉國大將荀偃歃血為盟,簽訂合約。不久,楚國派兵來進攻鄭國,晉國坐視不救,公子馬非認為晉國口血未干而不救就與楚結盟 |
干將莫邪
邪不敵正
正經八百
百般奉承
承先啟后
后進之秀
秀水明山
山棲谷飲
飲犢上流
流水高山
山棲谷隱
隱跡埋名
名公鉅人
人事不知
知己知彼
彼棄我取
取亂侮亡
亡命之徒
徒讬空言
言論風生
生吞活剝
剝床及膚
膚末支離
離鄉別井
井渫不食
食玉炊桂
桂酒椒漿
漿酒藿肉
肉眼愚眉
眉花眼笑
笑而不答
答非所問
問鼎輕重
重山復水
水盡山窮
窮日之力
力學不倦
倦鳥知還
還淳返樸
樸斫之材
材茂行潔
潔清自矢
矢在弦上
上南落北
北宮嬰兒
兒女之情
情深意重
重望高名
名利雙收
收因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