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逞之徒意思解釋
◎ 不逞之徒 bùchěngzhītú
[the unruly;desperado] 為非作歹,不能得手的人
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機搗亂,就殺頭不赦。——丁玲《水》
不逞之徒國語詞典解釋
心懷不滿而鬧事的人。《后漢書.卷六四.史弼傳》:「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荒酒樂。」也作「不逞之人」。
不逞之徒成語故事
《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不逞之徒近義詞反義詞
不法之徒
不逞之徒的解釋 |
---|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
不逞之徒的例句 |
---|
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軍,借端擾害治安,即為人民公敵。(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 |
不逞之徒的拼音 | Bù Chěng Zhī Tú | 不逞之徒的繁體 | 不逞之徒 |
---|
不逞之徒的簡拼 | BCZT | 不逞之徒的注音 | ㄅㄨˋ ㄔㄥˇ ㄓ ㄊㄨˊ |
---|
不逞之徒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不逞之徒的字數 | 四字成語 |
---|
不逞之徒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不逞之徒的用法 | 不逞之徒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搗亂的人。 |
---|
不逞之徒的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不逞之徒的年代 | 古代成語 |
---|
不逞之徒英語翻譯 | the unruly | 不逞之徒俄語翻譯 | нарушитель порядка |
---|
不逞之徒的出處 |
---|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
不逞之徒的故事 |
---|
春秋時期,鄭國丞相子駟派人害死鄭僖公,擁立五歲的鄭簡公,把持朝政,因整頓田地疆界及水渠問題上得罪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等。后來司臣、尉止等率領聚集起來的不逞之徒發動叛亂,殺死子駟、子國及子耳等 |
徒讀父書
書生之見
見風使船
船堅炮利
利出一孔
孔孟之道
道德文章
章決句斷
斷梗飄萍
萍水相逢
逢場游戲
戲彩娛親
親仁善鄰
鄰女窺墻
墻花路柳
柳暗花明
明察秋毫
毫不介意
意氣用事
事出有因
因材施教
教猱升木
木壞山頹
頹垣敗壁
壁壘森嚴
嚴陳以待
待理不理
理屈詞窮
窮兵黷武
武不善作
作壁上觀
觀過知仁
仁柔寡斷
斷怪除妖
妖不勝德
德薄才鮮
鮮車健馬
馬革盛尸
尸鳩之平
平步青霄
霄壤之別
別財異居
居大不易
易如翻掌
掌上觀文
文弛武玩
玩兵黷武
武昌剩竹
竹苞松茂
茂林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