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之筆讀音解釋意思造句-董狐之筆故事-董狐之筆近義詞反義詞

telecom2021-07-11  57

董狐之筆意思解釋


董狐之筆國語詞典解釋


董狐之筆成語故事

《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后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董狐之筆近義詞反義詞


董狐之筆的解釋
后人對那些公正不偏,不因為各人的好惡或利害關系,而捏造不實言論的人的稱呼。
董狐之筆的例句
《曾國藩》曾國荃對大哥的說法不服氣。去年湘中士人公推王闿運撰湘軍志。王闿運也揚言,為湘軍修志一事非他莫屬,他要秉董狐之筆,不溢美,不飾惡,為湘軍存一信史。
董狐之筆的拼音Dǒng Hú Zhī Bǐ董狐之筆的繁體董狐之筆
董狐之筆的簡拼DHZB董狐之筆的注音ㄉㄨㄥˇ ㄏㄨˊ ㄓ ㄅ一ˇ
董狐之筆常用程度一般成語董狐之筆的字數四字成語
董狐之筆感情色彩中性成語董狐之筆的用法
董狐之筆的結構董狐之筆的年代古代成語
董狐之筆英語翻譯Written by Dong Hu董狐之筆俄語翻譯сочинение
董狐之筆的近義詞
董狐之筆的反義詞
董狐之筆的出處
《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后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董狐之筆的故事
晉靈公繼位后,十分荒淫而驕橫,他常站在樓上,用彈弓射路上的行人,讓身邊的美人取樂。有一次廚師煮熊掌不合口味,晉靈公便把廚師殺了,并命人分尸八塊,用竹簍裝了拋尸荒野.相國趙盾(趙國君王的先人)對這些肆無法紀的行為非常憤慨,屢次向晉靈公苦苦進諫.晉靈公不但不聽,還懷恨在心,要秘密除掉趙盾。趙盾聞訊,逃亡避難.趙盾的侄兒趙穿早已看清了晉靈公的腐敗本質,趁他酒醉時將他殺死。之后,趙穿立晉成公為國君,趙盾復任相國。由于趙盾精明強干,得到朝野的普遍贊譽。史官董狐卻持有不同意見,他毫不隱瞞地在史簡中寫道:“趙盾殺其君.”趙盾見后極為震驚,去找董狐解釋自己并無殺君之罪。董狐堅持說:“你身居相位,國君被殺時雖然離開了都城,但并未走出國境;國君被殺后,你也沒有辦兇手,殺君罪名國相不負,當屬何人?”后來,孔子聽到了這件事,他評論道:“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應受到稱贊;趙盾也是“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實屬冤枉。從此,后人便把“董狐之筆”作為史家秉公直書的典范加以頌揚。  董狐,春秋晉國太史,亦稱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據說今翼城縣東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筆直書的事跡,實開我國史學直筆傳統的先河。  《左傳》宣公二年記載,晉靈公夷皋聚斂民財,殘害臣民,舉國上下為之不安。作為正卿的執政大臣趙盾,多次苦心勸諫,靈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殘害。他先派人刺殺,未遂,又于宴會上伏甲兵襲殺,未果。趙盾被逼無奈,只好出逃。當逃到晉國邊境時,聽說靈公已被其族弟趙穿帶兵殺死,干是返回晉都,繼續執政。  董狐以“趙盾弒其君”記載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筆伐。趙盾辯解,說是趙穿所殺,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說:“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意思是他做為執政大臣,在逃亡未過國境時,原有的君臣之義就沒有斷絕,回到朝中,就應當組織人馬討伐亂臣,不討伐就未盡到職責,因此“弒君”之名應由他承當,這是按寫史之“書法”決定的。  當時的史官與后世大有不同,他們既典史策,又充秘書,即協助君臣執行治國的法令條文。傳宣王命,記功司過是他們的具體職責,兼有治史和治政的雙重任務,實際就是具有褒貶臧否大權的文職大臣。當時記事的“書法”依禮制定,禮的核心在于維護君臣大義,趙盾不討伐弒君亂臣,失了君臣大義,故董狐定之以弒君之罪。對此,孔子大加贊揚,稱董狐為“書法不隱”的“古之良史”,后世據以稱之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這是因為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權臣掌握國命,有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以禮義為違合的書法原則,早已失去了它的威嚴,堅持這一原則,并非都能受到贊揚,而往往會招來殺身之禍。齊國太史就因寫了權臣崔抒的“弒君”之罪,結果弟兄二人接連被殺。董狐之直筆,自然也是冒著風險的,因此,孔子贊揚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堅持原則的剛直精神。這種精神已為后世正直史官堅持不懈地繼承下來,成為我國史德傳統中最為高尚的道德情操。
董狐之筆的成語接龍
筆飽墨酣
酣歌恒舞
舞弊營私
私心雜念
念念有詞
詞不逮意
意氣洋洋
洋為中用
用其所長
長風破浪
浪跡江湖
湖光山色
色膽迷天
天長地老
老大無成
成風之斫
斫琱為樸
樸訥誠篤
篤定泰山
山崩水竭
竭盡心力
力不能及
及第成名
名垂千古
古今中外
外合里應
應對如流
流口常談
談不容口
口出狂言
言從計納
納垢藏污
污泥濁水
水底撈針
針芥之契
契船求劍
劍膽琴心
心粗氣浮
浮白載筆
筆底超生
生關死劫
劫富濟貧
貧病交加
加減乘除
除暴安良
良辰吉日
日長似歲
歲不我與
與民更始
始末原由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zuci.fense5.com/read/48551.html

最新回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