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意思解釋
◎ 急功近利 jígōng-jìnlì
[be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eek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 急于求得成功,只圖近期得利,形容目光短淺、胸無大志
急功近利國語詞典解釋
語本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指急于求得成效,貪求眼前利益。如:「做事要穩扎穩打,不可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成語故事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急功近利近義詞反義詞
貪功求名、急于求成、鼠目寸光【反義詞】深謀遠慮、高瞻遠矚
急功近利的解釋 |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貪圖眼前利益。 |
急功近利的例句 |
---|
搞學術研究需要刻苦鉆研,長期努力,急功近利是不行的。 |
急功近利的拼音 | Jí Gōng Jìn Lì | 急功近利的繁體 | 急功近利 |
---|
急功近利的簡拼 | JGJL | 急功近利的注音 | ㄐ一ˊ ㄍㄨㄥ ㄐ一ㄣˋ ㄌ一ˋ |
---|
急功近利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急功近利的字數 | 四字成語 |
---|
急功近利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急功近利的用法 | 急功近利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形容急于求成。 |
---|
急功近利的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急功近利的年代 | 古代成語 |
---|
急功近利英語翻譯 |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 | 急功近利俄語翻譯 | быстрый успех |
---|
急功近利的近義詞 | 貪功求名、急于求成、鼠目寸光 |
---|
急功近利的反義詞 | 深謀遠慮、高瞻遠矚 |
---|
急功近利的出處 |
---|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九·對膠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急功近利的故事 |
---|
董仲舒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為博士官,以通曉《公羊春秋》聞名于世。他專心治學,三年不到花園游玩,很負盛名,當時的士人都以師禮尊奉他。 在漢武帝時期,因朝廷長期對外用兵和統治者的窮奢極欲,賦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怨聲載道,封建統治集團內部孕育著嚴重危機。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漢武帝采納了他的主張,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諸侯王那里擔任了國相之職。但是沒過多久,董仲舒卻因才遭妒,備受其他官員的排擠,后因提出“災亂說”而被人誣陷有顛覆國家的意圖,差點被處死。漢武帝念及舊情,親自出面赦免了他。后來,漢武帝聽從丞相公孫弘的一間,將其派往膠西。讓他做了膠西王國相。 公孫弘與董仲舒同為儒學經師。公孫弘擅長逢迎附和,深得漢武帝的器重,被任命為丞相。董仲舒卻時常不識時務,正言直諫,漢武帝對他恨頭疼,所以敬而遠之。公孫弘一直以來都嫉妒董仲舒的才華,這次,他找到了機會,希望可以一舉鏟除董仲舒。舉薦,也是有計劃的謀殺。 膠西王是漢武帝的兄長,依仗自己是漢室宗親,有恃無恐,驕橫暴戾。之前,朝廷派去的國相統統被他以各種罪名斬殺,無一幸免。幸運的是,因為董仲舒的聲名與才學,膠西王不但沒有殺他,反而十分敬重他。有一次,膠西王對董仲舒說:“勾踐的賢明,加上范蠡(lí)、文種的才能,我認為這是越國的‘三仁’,你怎么看待這三仁呢?當初齊桓公有問題請教管仲,我的疑慮就由先生解決了。” 董仲舒回答說:“我才疏學淺,沒能力決斷大王的疑慮。雖然如此,大王向我提問,我不能不盡我所知回答。我聽說,過去魯國國君問柳下惠:‘我想攻打齊國,你看怎么樣?’柳下惠回答說:‘不行。’他退下來滿臉憂愁地說:‘我聽說,陰謀侵略鄰國的,不會向仁愛者討教,這次國君為什么問我呢?’可見,柳下惠連被問都覺得羞恥,更別說參與討伐齊國了!由此看來,越國本來就沒有一個‘仁’,哪來的‘三仁’?所謂仁人,是‘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正自己奉行的道義而不謀求眼前的小利,修養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眾而使社會風氣大變,才是仁的最高境界,堯、舜、禹就是榜樣!” |
利令智昏
昏昏沉沉
沉默寡言
言無不盡
盡心竭力
力可拔山
山高水長
長年累月
月白風清
清正廉明
明辨是非
非親非故
故弄玄虛
虛驕恃氣
氣吞山河
河清三日
日引月長
長篇大論
論功行賞
賞罰分明
明火執仗
仗勢欺人
人才輩出
出生入死
死去活來
來者不拒
拒之門外
外強中干
干凈利落
落井下石
石破天驚
驚慌失措
措手不及
及賓有魚
魚大水小
小鳥依人
人中騏驥
驥子龍文
文質彬彬
彬彬有禮
禮賢下士
士飽馬騰
騰云駕霧
霧里看花
花言巧語
語重心長
長此以往
往返徒勞
勞而無功
功成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