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勢讀音解釋意思造句-鼎足之勢故事-鼎足之勢近義詞反義詞

telecom2021-07-10  20

鼎足之勢意思解釋

鼎足之勢 dǐngzúzhīshì

(1)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形勢如同鼎的足,比喻三方對立的形勢

軍破必北還,如此則 之勢強,鼎足之勢成矣。——《三國志·諸葛亮傳》

(2) 亦說“鼎足之形


鼎足之勢國語詞典解釋

比喻三方面分別對立的局勢。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與泰山共相終始。」《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吾欲屯兵濮陽,以成鼎足之勢。」


鼎足之勢成語故事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鼎足之勢近義詞反義詞

鼎足而立
鼎足之勢的解釋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鼎足之勢的例句
三國時期,魏、蜀、吳各據一方,形成鼎足之勢。
鼎足之勢的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鼎足之勢的繁體鼎足之勢
鼎足之勢的簡拼DZZS鼎足之勢的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ㄓ ㄕˋ
鼎足之勢常用程度常用成語鼎足之勢的字數四字成語
鼎足之勢感情色彩中性成語鼎足之勢的用法鼎足之勢偏正式;作賓語;指三方面相持。
鼎足之勢的結構偏正式成語鼎足之勢的年代古代成語
鼎足之勢英語翻譯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鼎足之勢俄語翻譯Положение треножника
鼎足之勢的近義詞鼎足而立
鼎足之勢的反義詞
鼎足之勢的出處
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以與泰山共相始終。”
鼎足之勢的故事
公元前203年,漢將韓信滅了齊國,被劉邦封為齊王,韓信的謀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勢后認為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勸他不要跟隨劉邦自立為王,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跟隨劉邦最多也只能封為諸侯。韓信不聽蒯通的意見,最后被呂后誘殺
鼎足之勢的成語接龍
勢不可當
當場出丑
丑類惡物
物腐蟲生
生不逢時
時不可失
失道寡助
助邊輸財
財不露白
白白朱朱
朱陳之好
好吃懶做
做剛做柔
柔腸百結
結不解緣
緣木求魚
魚帛狐篝
篝火狐鳴
鳴鳳朝陽
陽春白雪
雪案螢窗
窗間過馬
馬塵不及
及賓有魚
魚帛狐聲
聲東擊西
西窗剪燭
燭照數計
計不反顧
顧此失彼
彼倡此和
和藹近人
人百其身
身敗名隳
隳膽抽腸
腸肥腦滿
滿城風雨
雨愁煙恨
恨海難填
填街塞巷
巷尾街頭
頭出頭沒
沒查沒利
利傍倚刀
刀光劍影
影形不離
離本徼末
末大必折
折長補短
短吃少穿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zuci.fense5.com/read/23132.html

最新回復(0)